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科创引领竹资源高值化利用新路径,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创新发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以竹代塑”专题研讨交流会专家精彩观点分享

2025-11-19 08:37
14

10月23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与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以竹代塑”专题研讨交流会。四位专家围绕“以竹代塑”的行业政策、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作了精彩分享与交流,共同探讨竹资源高值化利用新路径,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主任委员傅金和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主任委员,“以竹代塑”理念发起者及倡议起草人傅金和,在会上介绍了我国“以竹代塑”工作的总体进展并提出了推进建议。他指出,竹材凭借生长速度快、自然可降解、替代高排放和高耗能材料的显著优势,已成为从源头减少塑料污染、实现减塑与降碳双重目标的重要路径。他建议竹产业的发展“先立后破”,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下,一方面需加快竹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装备制造短板,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进而构建起“以竹代塑+”的协同发展产业链;另一方面要扩大“以竹代塑”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此外,还应积极研发竹林碳汇核算方法学,搭建竹资源收储交易平台,并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助力竹产业从传统发展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引领全球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先进造纸与纸基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峻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先进造纸与纸基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峻介绍了竹材纤维清洁高效转化与高值利用技术。他表示,竹材纤维优势突出,可在我国高品质纤维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发展成为重要的替代原料。为实现竹材大规模消纳和产业跨越,进一步加强制浆工业基础,打破传统模式,实现全组分高值利用;同时介绍了基于制浆全链条的精准分离技术:在减轻废液污染的同时,将竹材三大组分全部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创新工艺将纤维素增值转化为微晶/纳米材料,从而扩展应用到电子纸等前沿科技。他认为,基于制浆全链路的增值转化研究,将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西省竹基新材料与生物质转化工程中心副主任徐鼎峰

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西省竹基新材料与生物质转化工程中心副主任徐鼎峰分享了将竹浆转化为全竹质可降解透明膜、纺织纤维等竹基新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实践。围绕“以竹代塑”和江西“1269”行动,依托“基础研究+中试示范”平台,推进绿色低温尿素法与工程化成形,该技术可成功规避传统粘胶法的硫污染,实现制备过程的无硫化,对粘胶产线具有工艺高兼容性,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兼具经济性与环保优势。目前,工程中心团队正在推进毛竹全组分分级利用,拓展微细化纤维素高附加值应用,积极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服务国家“以竹代塑”行动。

宜宾丝丽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波

宜宾丝丽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波分享了丝丽雅集团作为全球粘胶纤维龙头生产企业之一,在纺织行业实现竹纤维高值利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024年,丝丽雅集团获得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投资支持,目前正在开展“原料、产品、技术”三大革命,推动公司从传统纺织制造转换到绿色生物基纤维莱赛尔新赛道,并将竹资源高值化利用确定为年度一号科技攻关工程。在国家政策和宜宾丰富竹资源支撑下,丝丽雅集团已建成5万吨莱赛尔生产线,已具备实施竹莱赛尔纤维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的基础和能力。在未来实践中,全面实现竹浆用于生产莱赛尔纤维,将比传统造纸每吨增效约5000元,同时有助于摆脱进口木浆“卡脖子”难题,通过原料本地化使纤维碳足迹降低46%—50%。下一步,丝丽雅集团将致力于打造完整竹莱赛尔纤维产业链,坚持“用中国的竹,造世界的纤维”,引领纺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参加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中欧蓝色发展投资研讨会 下一篇 >>